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1997的夏天


大三夏天,跟T約在大安森林公園,沿著彎曲的小徑,是聲音引領我走到那個舞台前,而不是地圖。台上的樂手不知怎麼手一直揮舞著,那把叫做吉他,我是認得的,以及T跟我說叫作bass的東西,還有後方的爵士鼓,這樣竟然就製造岀平常聽不到的旋律,有些陌生、有些不合牌理岀牌,可是很有趣。除了愛情少尉、愛情少校,還是愛情少將的流行歌之外,竟然在當下還有這麼有意思的子空間存在著,而我走進去。1997年的記憶固然已退去不少,但是走進這個結界裡面,就再也走不岀來。沒想到這條小徑,竟然走了20年還走不完,而且還拓寬成一條高速公路。

還在記憶中的有1976、骨肉皮、瓢蟲、花生隊長、賽璐璐、三腳貓、夾子、濁水溪公社,不在記憶中的有五月天、防曬油、四分衛等,無論如何,當年的一個夏日午後,竟然就變成一輩子的事情,有些歌:方向感、咖啡店、黑色螢幕、轉吧七彩霓虹、第一次、現在的社會、大台北,直到現在都還會翻岀來複習,雖然被硬碟裡日漸泛濫的mp3降低了聆聽的頻率,可是這些歌的全部或部份的旋律及歌詞,就這樣深深的記在腦海裡。

後來,我忘記是怎麼走岀大舞台,忘記當時的天色,忘記是T先走還是我先走,忘記當年的台北街頭發生什麼有趣的社會事件,熱昏頭的七月、八月過去,要回到花蓮繼續荒廢歲月,但是回台北的「可能性」從此又多一項,到唱片行找CD以及跑live house。

對了,T是一把很漂亮的藍色bass。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那天搭過的列車


17:02分,先後分別讓兩台快車離開後,值班站長走回第一月台,準備放行我現在搭的這
一部。

灰銀色的外皮,從民國55年行駛到現在,從外觀上真的是老態龍鍾,車內充滿著生鏽的味
道,想把椅子轉個邊,也相當不順,看著髒到不行的皮椅,我還是不爭氣的坐下去,窗外
一片漆黑,不大需要拿出相機來拍風景,簡單的拍攝車內的種種,應該更像是紀錄這
DR2700還存在的模樣,剩下的時間,打開手中的龍泉百香果啤酒與可樂果蠶豆酥,貪婪地
吃了起來,就這樣無所事事,不需要拿出時刻表比對等一下要交會哪台列車,只感覺列車
進站時順著轉轍器,車身搖搖擺擺的身影,心裡就有個底了。

往台北的自強號疾駛過關山站,車內空空蕩蕩,我搭的這一部也是。

關於引擎聲那麼大聲,在這個年代反而彌足珍貴,或許沒有空調的設備、沒有乘客,加速
起來還挺犀利的,整個花東縱谷都被黑夜壟罩,這些噪音,也自由地消失在空氣中,窗外
的風景就是一片漆黑,不知道外頭是穿過一條河流,還是沿著田野,到了山里站,先把這
個謎題擱著,下車,反正隔天早晨北上的時候都將會揭曉。

看著剛剛搭的那一部車消失在夜色裡,
耳邊還只剩下熊寶貝的新歌



《17》
Trying to stand up
and running through the faith
the peace inside me
is everything I have

believe in who I am
believe in hope,
that we haven't seen yet.

Jumping onto the top
of the world
life is nothing but the
struggle within myself

believe in who I am
believe in love,
the trails are given.

If I
could fly
could fly high
To the bright ,to the light,
to the dream that we keep in mind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2011_0326_01:經過生山

一直到下車前,「生山」一直都不是行程中所規劃要去的地方。

昨晚為了賞雪而臨時改行程,將時刻表備伯線的那幾頁翻來翻去,想去的地方只有普通車停靠,班次較少,但是特急やくも一個小時一班,還是可以好好利用,總算安排好列車的轉乘安排時,能睡的時間也僅剩4個小時,5點起床(相當於台北時間4點起床!),趕著5:36分的「特急やくも」,從旅館走到米子站的時間也不過3分鐘,又黑、又睏、又冷、又餓、加上裝滿馬克杯的行李,空空蕩蕩的候車室與月台,但是越接近發車時間,這麼早的班車,搭乘的人還不少,在遠方的黑暗中逐漸明亮的燈光,我所要搭乘的特急やくも2号進站了,又把時刻表拿出來翻,這班車4:47就從米子發車,真是早!



天色很快的由漆黑轉變成深灰色,在高速行駛的車窗,漸漸的可以看見窗外的景色,農田、森林、小原野等,最重要的,經過一晚雨夜,大地早已堆積著令人期待的白雪,一方面將昨晚臨時更改的行程再演練一次,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心中的疑問一掃而空,儘管隔著車窗向外拍照效果有限,還是很不爭氣的一直按快門,或許多年之後再回頭看這些照片,也一樣會留著隔著車窗的感覺。



從日本海側的米子到瀨戶內海的岡山,中間無可避免的要穿過山脈地帶,自然是一路向上爬,再一路下坡,事實上前天自岡山來米子的路途上,在山裡頭的足立、新鄉等地方早已鋪上一層薄薄的雪景,就足以令人著迷。惟此刻,從沿海的寬闊地帶,一直往叢山之間駛去的特急やくも2号,只見外頭積雪越來越厚,沿著溪谷建築的鐵路,山勢兩側越來越靠近,有更多的機會,越貼近樹冰,當6:10分的時候,車內跑馬燈開始顯示快到生山站的訊息,眼前寧靜又充滿的白色的畫面,幾乎像是高分貝的呼喚你下車,我心想,這路線上特急やくも列車1小時1班,班次尚稱便利,不如乾脆就在這裡下車,反正有小溪、小村莊,在這兩山環抱的小空間內,似乎有什麼值得我在此下車走走,一片慌亂中,趕緊將所有行李上手,走到車門旁,等待車門開啟,等待那凜冽的空氣。



整列車只有我1人下車,前方自由席的車廂,約有4人左右上車後,列車迅速安靜地開走,彷彿我被遺留在這忘記時間的空間裡,除了強風偶而吹過,幾乎聽不到所有的聲音,月台上的積雪大概有15公分厚,每一步都像是陷在泥沼裡面,聽著把雪踏實的聲音與感覺,對於來自亞熱帶的我,那種感覺真是太不可思議,每一次的呼吸,讓戶外低溫的空氣,透過身體循環變成熱騰騰的煙,也真有成就感。無論如何,太興奮的我,趕快跑到站房裡面卸下登山大背包,把所有防寒的衣物跟配件穿上,僅背著相機包、帶把雨傘,準備好好的造訪這陌生又令人期待的小鎮。



此時發現在進出口附近,有個大叔在那邊注意旅客安全,並且呼喚應答的動作跟像職業軍人一般神氣,當我進站的時候,他還特意看了我的車票,只見我showJR Pass之後,他一臉疑惑的點點頭示意我過去,我也很疑惑的看著他:雨鞋,以及全身的登山防寒衣物,他是誰啊?是義工,還是怪叔叔,但是並沒有給人不安全的感覺,我心想是義工或退休員工的可能性居多,不疑有他。站內寄物箱太小,管他的,鄉下通常民風淳樸,裡面除了衣服跟戰利品也沒有其他貴重物品,乾脆在車站內找了一角就把大背包丟著,應該也不會有人想A走這麼一大包笨重的東西,況且敢放在這就不怕人家偷!



還有一件事情沒做,就是再核對下一班車時間,估算我有多少時間可以把自己遺棄在這深山(生山)裡面,問題又出現了,1小時1班的特急やくも在這一站只剩下2小時1班,也就是這一班列車停靠的話,下一班就不停,如此交替著。想著也好,就不用那麼趕,2個小時走夠好好運用,應該可以走到剛剛在火車上看到的小溪吧?結果最後我在這小村莊裡足足駐足近4個小時,6:12分到,搭10:02分的車離開,離開時還意猶未盡,一直告訴自己,拍了4小時的雪景,也該休息一下的。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石城火車站: 舞台上下

石城火車站: 舞台上下: "還是忍不住看了最佳樂團的頒獎,第一次有兩個愛團入圍,手心手背都是肉,還真的不知道要支持誰,雖然最後兩團都未得獎,但無論如何,在我心中,回聲與草莓救星是永遠的巨人、追逐夢想的旅行家。 儘管我不是裁判,無法為我所愛的樂團投下實質的一票,我只知道身邊隨時都圍繞著他們的音樂,就好像保..."

舞台上下

還是忍不住看了最佳樂團的頒獎,第一次有兩個愛團入圍,手心手背都是肉,還真的不知道要支持誰,雖然最後兩團都未得獎,但無論如何,在我心中,回聲與草莓救星是永遠的巨人、追逐夢想的旅行家。

儘管我不是裁判,無法為我所愛的樂團投下實質的一票,我只知道身邊隨時都圍繞著他們的音樂,就好像保佑著這幾年來跌跌撞撞的成長,從太陽系到轟爆你的耳朵,從少年的最後旅行到Day 1,時間過得很快,老歌依舊穩穩的站在那個屬於他的位置,新歌乍聽之下或許陌生,但也會慢慢變老,那幾句深深感動心扉的字句、樂曲,到頭來都可以在嘴邊可以哼著幾句。



就像對法律很熟的律師、或是埋首經書的傳教士一樣,只是我嘴裡振振有詞的是那寫到心理的徬徨。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回憶

忽然,旅行回來後一個月,我是說一個月,總算把九天份的照片通通整理完,也正陸續上傳flickr當中,往事歷歷,那一段美好的回憶已隨著某一首mono的歌曲,深深的刻畫在記憶的牆面上,雖然出發前夕面對9級地震及輻射疑雲的威脅,總之,有驚無險的出發了,熟悉的機場、熟悉的南海電鐵,熟悉的南海難波站,面對歡樂的心齋橋筋,大阪,我來了,儘管這次把僅大阪當作交通中心跟住宿點,並沒有實際在這繁華的都市裡浮沉,是不是搭乘地鐵穿越這城市也算?

接下來還要精算旅行費用,還要整理所有的紀念章,還有....寫旅行日誌,如果有空的話。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2011_0409 黑色星期六

除了再回到一次現場,我想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心中的感動,文字能表現的有限,可是心中的感動卻無止境。

前一天才知道秀秀會出場,也才知道會唱我讓你,這首歌對我自己相當的重要,讓我啟蒙的歌曲之一,如果沒記錯,上一次聽到這首歌是阿峰在野台開唱的風舞台,時隔多年,除了在youtube、自己放CD自己爽跟播放MV之外,一直再也沒有機會聽到現場版,不要說苦無機會,事實上幾乎沒有機會,始終就這麼認為這首歌將被塵封在回憶的最底層,感謝秀秀及echo再次詮釋了這首歌,當熟悉的前奏響起,腦海也浮現了MV中在台北街頭奔跑的畫面,那是莊敬、阿峰、秀秀的年代,


我想我的感動與心情起伏,跟那年的野台開唱,借由這首歌又聯繫在一起了。

喔,還有夢歌,沒有了西皮,夢歌這首歌該怎麼表演?大家一起隨著歌聲一路漸強的感覺是如此精彩,多了KB的出現,迷幻的感覺又多了好幾分,偶而重返巴士底之日專輯的感覺是非常完美的,雖然私心的想再聽地震歌、佛陀、洗衣機、鐘聲行進。

還有自導自演,雖然這首歌在新專輯裡,剛開始我並不是十分喜歡,很難進入狀況,但是幾次現場看下來,有倒吃甘蔗漸入佳境的感覺,對這首歌的感覺,真的是聽現場帶起來的!

雖然私心的還想再聽一萬種迷惑、夏日輓歌、風車、自由之處。